巡察故事丨“隐身”电表现形记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 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单位配电机房藏着不明设备,每月电费异常……”十五届容县县委第九轮巡察第三巡察组进驻县直某单位开展巡察工作时,接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
简短的几句话,却让巡察组警觉起来:“群众举报绝非空穴来风,这事儿必须查清楚,绝不能让公共资金白白流失!”巡察组随即召开会议,制定核查方案。
第二天,组员们带着笔记本和手电筒,跟随该单位后勤人员走进配电机房。机房里光线昏暗,密集的线缆像蜘蛛网般缠绕在顶部桥架上,乍一看并无异常。细看之下,在一堆黑色线缆的遮挡下,几个印着 “基站无线机房” 的设备正安静运行,旁边还挂着一个分电表,表盘上的数字正缓慢跳动。
蹊跷的是,这个分电表没有标注单位和用途,位置也十分隐蔽,若非刻意仰头仔细观察,极易被忽略,而它的进线端,竟直接连在该单位总电表的输出线上。
这让巡察组心生疑虑,一个公共单位的配电机房内,为何会出现产权不明的设备?为何要单独安装电表却又如此隐蔽?电费究竟由谁承担?这些问题的背后可能存在管理漏洞和廉洁风险。
为摸清底细,巡察组找到该单位历任领导、财务及后勤人员等进行深入谈话,了解设备安装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电费缴纳情况。同时向外围延伸,联系通信公司,调取相关协议文件,核实设备产权、用电责任约定等。
条分缕析下,整个事件的脉络逐渐清晰。数年前,该单位新馆落成,为提升馆内信号覆盖质量,通信公司在配电机房安装了基站设备。施工方图方便,直接从该单位总电表后接线安装分电表,用于计量基站耗电量。由于管理粗放、沟通脱节、责任衔接缺失等原因,该单位和通信公司未及时签订协议条款,未明确电费支付的具体流程和时限,也未建立有效的核对机制,导致这个“隐身”电表产生的电费,由县财政默默“买单”了近10年。
“这样的工作疏漏,反映出该单位工作存在作风不严不实、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内控机制缺失等问题。”巡察组向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发出立行立改通知书,要求迅速开展整改,协商追回电费,规范资产管理,堵塞制度漏洞。
在监督推动下,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主动对接通信公司补签用电协议,并根据用电数据、电费发票等凭证,追回电费约4万元。另一方面,积极对接电力技术人员为通信公司新装电表,改造线路,实现了双方物理上的用电分离。此外,单位内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完善了国有资产和对外合作管理制度机制。
以此为鉴,该县全面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外合作项目费用结算情况的专项检查,重点排查管理粗放、权属不明、底数不清等问题,推动各部门举一反三,压实管理责任,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完善制度机制,严防国有资产“跑冒滴漏”。(容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
原文链接:https://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251112/gxjjw69145d5d-20042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钦州:全方位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铁军
- 下一篇: 我为群众办实事 | 路宽一米民心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