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要闻 > 正文

宜昌:践行“板房精神” 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 湖北省监察委员会 作者:佚名

  

  夜幕下的宜昌市纪委监委机关大楼,五楼会议室的灯光依然明亮,数名工作人员的视线紧盯屏幕,键盘敲击声与翻阅材料的声响此起彼伏……这里是全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专班的集中办公场所。

  “‌板房精神”‌是宜昌市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形成的独特工作作风,以“苦干实干、勇挑重担、一线攻坚”为核心内涵,既是区域性实践标杆,更被赋予广泛的奋斗精神象征意义。如今,这股精神正深深植根于纪检监察干部之中。从工地板房的灯光到数据中心的屏幕,从寒冬里的坚守到酷暑中的奔走,宜昌纪检监察干部始终以“板房为家”的执着、“冲锋在前”的担当、“数字赋能”的智慧,推动监督精度与服务温度深度融合,在护航高质量发展中淬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板房”为家:在苦干实干的坚守中铸就忠诚

  初秋的深夜,宜昌高新区远景动力储能产业园的工地板房里,一盏老旧的台灯在风中微微摇晃。灯罩上沾着工地上飘来的灰尘,灯光下,几张写满批注的图纸铺在掉漆的木桌上,像一片被压平的战场。

  “设备基础施工和主体结构招标必须同步推进!”纪检监察干部张煦和她的同事们围在桌前,指着项目进度图上的红色标记争论不休。这是远景动力242亿元项目落户后的关键时刻——“10个月内必须建成投产”的军令状压在所有人肩上,按常规审批流程,根本不可能完成。

  “我们等不起,也错不起!”项目方负责人赵修航攥着规划图直搓手,“要是耽误了进口设备到货,每天损失上千万元!”那天夜里,纪检监察干部张煦带着《重大项目监督服务手册》进驻板房,把受理窗口“搬”到了工地一线。保温杯里的水凉了又热,笔记本上记满了企业诉求:“分段招标会不会违规?”“并联审批要找哪些部门?”

  白天,他们穿着反光背心扎进工地,鞋底沾满泥浆,蹲在钢筋堆里核对施工节点;晚上,板房里挤着五六个人,对着《重大项目监督日志》逐条“过筛子”。最紧张的那几天,有人裹着衣服趴在桌上打盹,手里还攥着半截铅笔,醒来时在图纸上画出一道歪歪扭扭的箭头——那是他梦中想到的解决方案。

  “就是这股子拼劲,让我们6天啃下了‘硬骨头’!”纪检监察干部张煦指着墙上那份被反复修改的政策意见书,“我们精准运用‘前瞻性风险报备’机制,把设备到货时间、施工衔接节点这些‘卡脖子’问题都写进报备材料,最终支持企业在确保合规前提下创新招标模式。”当第一批进口叠片机在春节前顺利进场时,赵修航握着张煦的手说:“这相当于给项目装上了‘加速器’!”

  这种“把办公室搬到一线”的作风,在宜昌重大项目一线处处可见:三峡新材项目转型时,纪检监察干部蹲在车间里核对环保指标,帮助企业化解“国资流失”之忧;五龙源著项目面临减损风险,监督专班拿着计算器逐条测算,把合规要求变成“明白纸”。工地板房的灯光,就这样成了企业眼中最温暖的“定心灯”。

  攻坚克难:在勇挑重担的实战中磨砺担当

  伍家岗区纪委监委标准化谈话室里,90后干部樊术枭正模拟“走读式谈话”。他盯着对面“被谈话人”的眼睛,声音沉稳得像块老石头:“请出示你的工作证和执法记录仪编号。”这个动作,他练了整整一个月。

  “第一次查账时,我对着几十册的记账凭证直发懵。”樊术枭摸了摸办公室墙上的“实战流程图”,师傅当时说:“别慌,先查原始凭证的真伪,再理审批流程的闭环,最后盯资金流向的终点。”他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票据——那是去年查办某村干部私设“小金库”案件时,他在堆积如山的资料里发现的“破绽”:3张签字笔迹相似的单据,最终牵出20万元“小金库”的违纪事实。

  把谈话室变“板房”,在“板房”里锤炼铁军。去年以来,市纪委监委聚焦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质增效,锚定“强素质、提能力”目标,出台《宜昌市纪检监察干部素质能力(办案+写作)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以学习调研打基础、培训赋能补短板、实战练兵强技能、导师帮带促成长、机制保障固成效为路径,细化 24 条具体实施办法,持续提升干部实战本领,助力培养业务理论精熟、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的纪检监察铁军。

  在猇亭区,年轻纪检监察干部夏鸣的“板房课堂”更接地气。今年春天,她被派往远景动力征迁专班,一开始只会翻文件,后来跟着“老纪检”陈金辉走村串户,学会用方言和村民拉家常。“土地补偿款有没有发到老百姓手里?附属物登记有没有漏项?”“叔,您家地里那几棵橘子树,补偿款到位没?”夏鸣蹲在田埂上指着征地红线图问,不放过任何细节。

  “让我收获最多的是那次现场督查。”夏鸣回忆,她在核对评估公司评估征收残值资产时,从庞杂的数据中敏锐地发现评估资产数量不准确。“我们当场要求复核,评估公司负责人脸都绿了,经过反复评估核对,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最终,12个问题当场解决,评估报告不规范等5个违规线索移交处理,原本计划30天的征收工作,15天就全部完成。

  数字赋能:在一线攻坚的智慧中创新治理

  宜都市纪委监委“大数据监督中心”办公室里,屏幕上的数据流像一条奔腾的江河,红黄绿三色预警标志不断闪烁。核查组组长黄圆元盯着屏幕上永安园护坡挡土墙项目的审批链条,指尖在键盘上敲得飞快:“系统显示,这个项目是以‘抢险救灾’名义申报的,且被拆分成3个标段,总金额比正常招标少了23%,但同期周边并无地质灾害发生。”

  “这就像在工地板房里发现了一根‘歪钢筋’。”黄圆元的话让在场的人都笑了,但笑完又沉默了——正是这种较真劲,让他们顺藤摸瓜,查出该市民政局局长苏某受贿50万元、套取资金80余万元的违纪事实。

  “数字板房”是宜昌纪检监察人对“大数据+监督”平台的昵称。这个“数字板房”里,接入了23个部门业务系统,构建了62个监督模型。当阳市纪委监委查办该市某村集体资金侵占案时,办案人员肖枫轻点鼠标,某笔补偿款在48小时内7次异常存取现金的记录立刻弹出。“传统核查要跑5个部门,现在‘一键穿透’就能锁定证据链。”肖枫说,最终挖出村干部文某套取280余万元征地补偿款的窝案,并连带查处13名责任人。

  “这个‘数字板房’,也是宜昌纪检监察人将‘板房精神’转化为数字治理智慧的结晶。”市纪委监委信息技术保障室主任张学勇笑着说,“但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板房精神’里的较真劲——无论是蹲在工地板房里核对图纸,还是坐在数据终端前分析资金流,都要把每个细节盯到底。”

  从沾满泥土的笔记本到闪烁数据的屏幕,从风雨中的板房到24小时运转的数字平台,宜昌纪检监察人用“板房精神”贯穿线上线下,让监督既有“泥土味”又有“科技范”,在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书写着新时代纪检监察人的忠诚答卷。(秦宇聪、熊小燕)


原文链接:https://www.hbjwjc.gov.cn/lzyw/15574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