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舆情 > 正文

随县:监督嵌入产业链 万亩油茶绘“丰”景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 湖北省监察委员会 作者:佚名

  

  “大姐,今年的油茶奖补资金到账了吗?”“村里跟县林投公司签的林权流转合同,租金按时拿到手没?”金秋时节,随县澴潭镇柏树湾村的山间绿意盎然,漫山油茶树硕果盈枝、繁花点缀,镇纪委工作人员穿梭在采摘忙碌的林间,与茶农面对面交流,仔细询问油茶产业发展及政策落实情况。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澴潭镇坐拥40余万亩山林,是随州市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近年来,该镇锚定“两香一油”发展战略,以“油茶小镇”建设为抓手,创新“政府推动、企业带动、社会联动”模式,既推动油茶种植面积突破7万亩,又培育出万亩规模企业3家、种植业主100余位,年产油茶果2.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近3.6亿元,循环带动1万人就业增收。

  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护航者”,澴潭镇纪委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基层监督“探头”作用,将监督力量融入油茶产业发展全链条。围绕油茶奖补资金申报、审核、兑付等关键环节,镇纪委联合镇林业部门组建专项核查组,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丈量、对照标准严格核验,对不符合兑付标准的油茶种植项目,督促相关部门坚决取消其申报资格,严防政策红利“跑冒滴漏”,切实保障每一分奖补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在耕地流出整改工作中,镇纪委主动牵头,联合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等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对不规范种植油茶的用地逐一建立台账、制定方案,通过异地补化、科学调整种植布局,既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红线,又为油茶产业合法合规发展筑起坚实“生态屏障”。

  针对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林权流转推进缓慢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镇纪委以精准监督破除“中梗阻”、扫清“绊脚石”。一方面坚持“紧盯重点、靶向施治”,通过列席村“两委”会议、约谈村干部等方式,点对点督促村委会提升执行效能,最终促成县林投公司与武家河村等13个村顺利签订5000余亩林权流转合同,为规模化种植按下“加速键”;与此同时,镇纪委干部还分片包干,深入龚家湾村油茶主产区,逐户与村民核对企业荒地流转合同条款,逐项核查资金拨付凭证,并多次上门与油茶企业负责人沟通协商,推动拖欠的流转资金及时足额到村到户,既稳稳护住了群众的“钱袋子”,也为企业安心发展吃下“定心丸”。另一方面坚持“监督下沉、一线解题”,在高家冲村油茶基地开展日常走访时,发现因山洪损毁的产业桥梁导致采摘车辆无法通行,迅速督促村委会连夜组织清障,并对接镇交通运输管理站协调维修资金、制定施工方案,仅用10天便完成桥梁修复,确保产业道路“通途无阻”。

  “我们对2024年以来接收的油茶产业相关信访举报、问题线索进行了全面起底,建立‘问题台账+整改台账+成效台账’三本账,通过‘查问题、促整改、建机制’的闭环管理,让监督始终跟着产业走。”澴潭镇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镇纪委围绕油茶产业已开展监督检查10余次,通过现场督办、约谈提醒、下发整改通知书等方式,推动解决基础设施滞后、政策落实不细、服务企业不到位等问题,以实实在在的监督成效,让群众看得见变化、享受得到实惠。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监督融入油茶产业发展各环节,重点围绕产业链延伸、品牌打造、精深加工等关键领域开展专项监督,督促职能部门补短板、强弱项,让油茶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树’。”澴潭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申倩 汪文平 刘浏)


原文链接:https://www.hbjwjc.gov.cn/gzdt/jcdt/15579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