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织密粮补监督网 筑牢惠农“防护堤”
发布时间:2025-11-12 来源: 安徽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筛查出的疑点数据并非全部构成问题线索,我们还需要经过科学研判,进一步分析数据异常原因……”日前,灵璧县向阳镇纪委线索研判小组组长在开展业务研讨时说道。
近年来,针对粮补政策执行中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灵璧县纪委监委以数据筛查、线索深挖、精准核查为抓手,在打通惠农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上持续发力。
以数据比对为“突破口”,让疑点数据“浮出水面”。创新实施“数据碰撞”工作法,打破部门数据壁垒,主动对接财政、农业农村、民政、组织等部门,收集粮食补贴发放明细、农户耕地确权数据、农村低保名单、镇村党员干部信息等8类数据,通过数据比对、人工复核等双重手段,重点筛查人地不符、身份异常、重复领取等三类异常数据,从数据异常中精准发现疑似问题线索,实现“智慧监督”。
以线索研判为“关键点”,让监督方向“精准聚焦”。各镇纪委成立由纪委书记牵头的线索研判小组,制定“三看三定”研判标准。一看数据异常原因,区分是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失误,还是主观故意的违规行为,此类问题定为整改类;二看涉及金额大小,对违规金额累计超5000元的线索,定为重点核查类;三看群众反映情况,结合信访举报、村级纪检委员反馈信息,对群众多次提及的疑点数据优先研判,定为加急核查类,让监督更加精准有效。
以实地核查为“落脚点”,让问题整改“见底清零”。针对已研判的疑点数据,各镇纪委将采取“四步核查法”确保问题查深查透。第一步“入户问”,深入农户家中核实补贴领取情况,询问“种了多少地”“领了多少补贴”“钱是否到账”;第二步“田间看”,到补贴申报地块实地查看种植面积,拍摄现场照片留存证据,防止“虚报冒领”;第三步“村组核”,与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了解土地流转、补贴公示等情况,核查是否存在未按要求公示补贴名单,导致村民不知情的问题;第四步“督促改”,对核查确认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并向相关职能部门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补资金是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定心丸’。”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数据筛查+实地核查”监督模式,推动粮补监督常态化、精细化,切实守护好农民的“钱袋子”,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宿州市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ahjjjc.gov.cn/jlsc/p/1286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砀山:“集团作战”强合力 监督执纪提质效
- 下一篇: 蒙城:多点发力 纵深推进集中整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