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组织青年赴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发布时间:2025-10-30 来源: 广东省直机关党建网 作者:佚名
2025年7月16日上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团委组织新一届校招生前往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座纪念馆以“华南人民抗战的光辉旗帜”为主题,通过五大展区和百余件革命文物,为青年媒体人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
热血铸魂:华南地区的铜墙铁壁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青年们穿行于“南国烽烟举战旗”“中央指示扭危局”“伟大营救护文脉”“亮剑挥戈势如虹”“北撤南征立新功”等展区。从东江沦陷后组建抗日武装,到挺进港九开拓城市游击战,再到建设根据地巩固后方,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影像清晰地勾勒出东江纵队的峥嵘历程。东江纵队在华南抗日战场中历经战斗1400余次,共歼灭日伪顽军9000余人,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青年王婕在笔记中写道,“从仅百余人的人民武装,发展到带甲万余的抗日劲旅,靠的正是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信仰铸造的革命信念。”
铅字为刃:烽烟战火中的文化脊梁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云集香港,他们以笔为枪,以文抗战。1942年香港沦陷后,东江纵队成功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被茅盾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在“伟大营救护文脉”展区内,国家二级文物《前进报》印刷机正静卧展台。抗战期间,东江纵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好《前进报》,及时向纵队指战员和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方针与政策,有效指导了华南地区的抗日斗争。青年们从机体上斑驳的痕迹和残留的墨迹感受着那段铅与火的文化抗战岁月。
薪火相传:在宣传战线上传承红色基因
青年吴松琦感慨道,“东江纵队用鲜血践行对人民的承诺,这与我们‘挺立时代潮头、坚持党性原则’的报业精神一脉相承。”当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正值系统性变革时期,青年们将以史为鉴,用向高而攀的斗志干劲、向新而生的学习韧劲和向远而行的创新闯劲,积极投身传媒一线,在新时代的宣传战线上发光发热,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编辑:游弋 杜国俊
原文链接:https://www.gdszjgdj.org/qtgz/qngz/content/post_13040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