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沈阳农业大学:以“六堂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2025年秋季学期,沈阳农业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牢记殷殷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主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上好“红色育人”课、“文化育人”课、“实践育人”课、“网络育人”课、“心理育人”课、“安全育人”课,以“六堂课”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厚植爱国情怀,上好“红色育人”课

  聚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主题,以开学典礼、军训活动、主题班团会为载体,从铸魂、培根、笃行、弘志四个层面,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校领导率先垂范,带头上好“红色育人”课,9月1日,学校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第一课——国旗下宣誓,党委书记刘洋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挺膺担当”为题,为全体新生讲授国旗下的“开学第一课”,勉励学生把个人奋斗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农业科技前沿和社会服务一线建功立业,以实干实绩书写新时代沈农学子的青春答卷。全体师生高唱《歌唱祖国》,用嘹亮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9月2日,学校在凡舟体育场举行2025级学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斌以“执着所爱,青春无悔”为主题,讲述建校以来几代沈农人薪火传承、前赴后继,在时代浪潮中奋勇争先,赤诚奉献,在兴农报国中熔铸的“忠诚、奉献、创新、自强”的宝贵品质,勉励学生以坚定的理想铸就青春梦想,以接续的奋斗诠释青春的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门设立“开学第一课”授课环节,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爱国情、砥砺强国志、躬身报国行。

  传承中华文脉,上好“文化育人”课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依托学校相关优势学科、校史馆、昆虫博物馆、土壤标本馆等资源,上好“文化育人”课。开展“知史爱校 强农报国”校史馆参观月活动,充分发挥校史馆在服务教育教学、特色宣传、校史传播以及文化育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尤其是2025级新生深入了解学校办学历程、学科特色、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引导其深刻感受前辈先贤们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真诚质朴的爱校情怀,传承“北迁精神”、弘扬“沈农品质”,进一步坚定强农兴农的理想信念。开设音乐经典中的党史、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影视经典中的党史、中国古代美术欣赏、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通识课程,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依托、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艺术展演为补充,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走进沈阳博物馆,参观革命文化主题油画修复展,开启“丹漆重彩忆峥嵘”大思政课之旅,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文物史料中感悟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拓展“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路径。

  弘扬奋斗精神,上好“实践育人”课

  立足高等农业院校实际,在省内建设4个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县、10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力实施科技供给计划和乡村振兴服务计划,让学生深入农业、农村、农民,进一步了解国情、民情、农情,切实增强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感,培育乡村振兴“四大员”,即理论宣传员、信息采集员、科技辅导员、专业研究员。2025年暑假,组织7128名学生、组成1782个团队,赴全国31个省份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集调研问卷、农产品生产规范、我为家乡农产品代言视频、家乡农产品LOGO、土壤样本、农家种子等在内的各类社会实践成果2.38万份。学期初,第一时间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暨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汇报主题团课,全校各学生团支部围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听取各实践小组完成社会实践任务情况,学生们采取PPT演示、调研视频播放等形式汇报假期实践过程和调研成果,通过团课引导青年学生将社会实践调研内容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并在学习和实践中涵养“强国一代”的志气、骨气、底气,凝聚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青春力量。

  优化网络供给,上好“网络育人”课

  学校充分把握数字化时代教育变革趋势,着力优化网络育人供给,上好“网络育人”课。组织学生参加第七届辽宁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省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活动,围绕“光影趣青春”“影像创意汇”“网图新视界”“网语青年说”“校园好声音”“数智新技艺”“网创梦工厂”“AI+思政”等内容遴选优秀网络作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节活动滋养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在校园内弘扬和传播网络正能量。8月31日,组织全校师生集中收看“牢记殷殷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2025辽宁省开学第一课”直播活动,以“云”上思政课强化网络育人成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土地与环境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潘越同学在“云”端为全省青少年送上新学期寄语,让沈农学子在身边榜样身上感受到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力量。9月3日,全体师生线上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阅兵式上,水利学院2023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陈琪作为女民兵方队成员光荣接受检阅,展现了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让全校师生为之骄傲。

  培育健康心态,上好“心理育人”课

  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依托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心,构建了“排查—引导—教学—干预”的全链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深入开展覆盖全体在校生的心理状况排查工作,辅导员、研究生导师、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寝室长等通过常态化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情绪波动、现实压力等信息,精准捕捉潜在心理需求与风险,并同步更新疑似心理问题学生信息库,为后续精准服务奠定基础。在氛围营造上,线上定期开展心理减压沙龙、心理主题电影观影、面对面沟通人际主题活动等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线上同步推送心理健康科普文章、短视频等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唤醒学生心理自助意识。在课程保障上,以心理健康教育、爱情心理学、情绪管理等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心理成长需求,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在危机干预上,不断完善心理危机预防与快速反应机制,构建以学校、心理中心、二级学院、班级、宿舍为核心的“五级”预警防控体系,印发危机干预工作手册,面向2025级新生开展心理测评,结合日常排查掌握的情况,对重点关注学生实施个性化干预,在必要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构建家校协同守护机制,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筑牢校园防线,上好“安全育人”课

  学校深刻认识做好安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全方位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发布《关于做好新学期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10项工作任务,对做好学校整体安全防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邀请省内消防、公安等部门到校,通过“理论授课+灭火实操+反诈宣讲”的多元形式,为学生上好别开生面的“安全育人”课。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学校公安保卫处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一方面设置图文展板,集中展示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网络交友诱导投资等典型诈骗案例,直观剖析诈骗手法;另一方面联合东陵派出所民警开展面对面宣讲,详细讲解诈骗识别技巧、应急处理流程及报警渠道,通过真实案例解析提升学生防范意识。学期初,重点对学生宿舍、施工工地、商贸区等重要场所进行安全检查,严禁电动自行车进楼停放或将电池带入室内充电等违规现象,坚决杜绝安全隐患,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校安全教育课程的提示预警作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段内完成该课程全部章节的视频学习和答题测验,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学生掌握国家安全相关知识,争做国家安全的宣传者、践行者和守护者。


原文链接:https://www.lndj.gov.cn/portaluploads/html/site-5/info/559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