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市:念好“三字诀” 助推电教远教工作做实做精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 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专稿:近年来,广德市立足实际,念好 “精、新、实” 三字诀,创新推进党员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工作,通过系统化布局、精准化施策、实效化推进,探索出一条符合基层实际、服务党员需求的电教远教工作新路径。
深耕“精”字要诀,雕琢优质电教内容,精准供给激发学习动能。通过需求调研、课程开发和形式创新,构建分层分类教学体系,推动党员教育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建立动态需求响应机制。实行“三听三问”工作法,每月听取基层党组织建议、听取党员代表诉求、听取群众意见;每季度开展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现场观摩,形成“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转化链条,针对不同的业态群体开发定制专题学习课件。创新课程生产模式。组建“1+N”课件制作团队,1个党校指导组+N个乡土专家团,采用“实地采编+情景再现+动画演示”多元制作方式。对理论类课程,邀请党校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解读”;对技能类课程,组织农技专家在养殖基地、加工车间进行“实操录制”;对政策类课程,运用三维动画还原惠民政策落地场景。拓展多元学习场景。线下推行“四学工作法”,党委班子“领学”示范课、支部委员“讲学”微党课、先进典型“带学”实践课、普通党员“互学”分享课。线上构建“云学习矩阵”,在市级平台开设“音频党课”“每日一测”闯关答题;针对流动党员建立“晨间播报+晚间研讨”学习机制,利用通勤、工余时间完成学习。
突出“严”字招牌,规范平台载体建设,全域覆盖铸牢阵地根基。以“建强阵地、畅通链路、整合资源”为突破口,构建起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电教远教网络体系。硬件升级打造标准化终端。实施“站点焕新”工程,按照“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管理”标准,对全市远程教育站点进行标准化改造。重点升级播放设备,配备高清投影仪、智能触控屏,优化网络环境,实现5G信号全覆盖,确保视频播放流畅不卡顿。创新“阵地融合”模式,将电教远教站点与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场所深度融合,打造“一室多用、功能互补”的复合型阵地。技术赋能构建智慧化平台。通过“广德先锋”智慧平台,集成直播、点播、互动三大功能模块。通过AI技术实现语音转写、自动字幕生成,解决老年党员听不清、看不懂的问题;引入多终端同步技术,支持手机、电视、电脑“三屏联动”,实现党员随时随地参与学习。推行“云上党课”计划,与市委党校、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合作,打造“政策解读”“技能培训”“典型示范”三大类课程。每季度发布课程表,党员可根据需求“点单”,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
立足“实”字标准,强化推广运用实效,学用结合彰显服务本色。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导向,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明新风”为主战场,推动电教远教从“知识输入”向“服务输出”转化。基层治理搭建“远教桥梁”。开设“民情直播间”,每月邀请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法律顾问等做客,围绕小区改造、环境整治等热点问题开展议事。党员群众可通过提问、投票表决,相关部门回应,形成“征集-协商-落实-反馈”的闭环机制。组建“红色代办”志愿服务队,以远程教育站点为联络点,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提供代购、代办服务。党员志愿者通过平台接单,实现“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文明新风树立“远教标杆”。制作《移风易俗我先行》系列短视频,以动画、情景剧等形式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在站点循环播放,并组织党员签订承诺书,带头抵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陋习。开展“党员家庭挂牌亮诺”活动,在党员家门口悬挂标识牌,公开承诺事项,接受群众监督。每年评选“最美党员户”,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宣传典型事迹,形成“一个党员一面旗”的示范效应。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82625?ClassId=617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