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巡视巡查 > 正文

中共富滇银行委员会关于十一届云南省委第七轮巡视“回头看”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2025-09-17 来源: 云南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24年3月29日至6月8日,省委第五巡视组对富滇银行党委开展了巡视“回头看”,2024年7月11日,省委巡视组向富滇银行党委反馈了巡视“回头看”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回头看”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富滇银行党委履行巡视“回头看”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一)提高站位抓整改。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把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发挥到巡视整改全过程各环节,以坚决态度、果断举措、有力保障全面彻底抓好整改落实,一体推进巡视整改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不断深化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用整改实绩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集中整改期内,党委专题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认真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先后研究部署巡视整改工作19次,召开巡视整改领导小组会议11次,持续加强对巡视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督促,确保反馈问题“条条要整改、件件有落实”。

  (二)真督实考抓整改。党委主动接受省纪委监委驻富滇银行纪检监察组全程监督,深化监督协同,有效贯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同向发力,做到责任不落实坚决不放过、问题不解决坚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坚决不放过。加强考核约束,督促各责任部门始终绷紧弦、下足力推进整改工作。加强验收把关,坚决杜绝文字整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情况。

  (三)以上率下抓整改。党委书记主动认领反馈9个重点难题,班子成员对各自承担的整改任务紧抓不放,定期督导责任部门、有效传导工作压力、打破工作困局、抓出整改实效。严格落实“四个融入”重要要求,着力放大整改治理效能,在提升政治能力、强化履职担当、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落实金融“三大任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4年末,全行资产规模4059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18亿元、增长8.52%,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4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排名第375位,较2023年度上升15位,创历史新高。

  二、巡视反馈重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一)关于党委落实整改责任、推进以巡促治方面

  1.扛牢巡视整改主体责任,以巡促治取得实效。严明纪律规矩,强化警示教育,对屡查屡犯问题严肃追责问责,持续深化“清廉富滇”建设。强化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贷款“三查”长效提升机制,补齐管理短板,严格制度执行。扛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治责任,完成一批重大风险项目处置。针对普遍性问题举一反三,建立健全内控合规、财务管理、监督问责等制度体系,推动整改成效常态化长效化。

  2.监督整改更深更严,整改质效不断提高。常态化开展巡视“回头看”整改政治监督,加强对严重业务违规问题的梳理排查,严肃查处违反纪律规矩问题。制定《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巡视整改日常监督和成果运用的工作方案》,保证整改措施落细落实、见行见效。全覆盖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蹲点式”调研督导,推动巡视整改向基层延伸。

  (二)关于党委贯彻金融工作决策部署,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方面

  1.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建立健全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机制,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贷款规模持续增量扩面,融信服平台累计贷款投放规模排名全省第一,推出19款养老金融产品,新增6家适老金融服务示范网点;数字金融领域获得40项奖项,被列为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排头兵。初步构建科技金融差异突破、绿色金融标杆引领、普惠金融扎根成长、养老金融特色发展、数字金融赋能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落实《富滇银行支持云南“三大经济”若干措施》,提升对全省经济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保障水平。截至2024年末,全行贷款余额2260亿元,较2023年末新增130亿元。其中,“资源经济”贷款余额188.66亿元,新增52.38亿元;支持园区建设贷款余额58.36亿元,较2023年末新增1.03亿元;国际结算量超143.84亿元,较2023年增加54.84亿元,完成跨境人民币现钞调运1.61亿元,较2023年增长1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4.98亿元,较年初增长24.49亿元。

  3.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年保持外部监管评级、主体评级稳定,成功落地云南省内首笔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碳减排支持工具600万元,顺利发行二级资本债30亿元,发行价格创富滇银行资本类债券新低。不断健全完善风险治理体系,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

  4.补齐公司治理短板。董事会加强效能建设,支持独立董事提升履职专业性和有效性。监事会紧盯重点业务领域和风险环节丰富监督手段,做好对董事会、高管层的履职监督。

  (三)关于风险管控机制、系统性风险方面

  1.不断完善信贷内控体系。健全授信制度,完善内控体系,修订印发《富滇银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富滇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富滇银行绿色金融管理办法》等制度。启动新一代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2.推动资产质量持续提升。多措并举强化清收处置,加大抵债资产处置盘活和不良贷款核后清收力度,信用风险化解处置三年攻坚顺利收官,实现实质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至近9年最高,超过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

  3.统筹化解金融风险。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要求,成立工作专班,有序有效推动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四)关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方面

  1.持续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党委书记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层层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加强对下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强化权力运行刚性约束,加强授信审查审批和审计监督,加大执纪问责震慑力度,落实离职人员“全周期”管理。

  2.强化“清廉富滇”建设。坚持以案为鉴,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狠抓案件查办,强化震慑作用。提升合规、纪律意识,建设清廉金融文化,教育引导全行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

  3.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组建授信执行中心,完善“审、管、检”一体化机制,全面提升“三道防线”履职效能。优化风控机制,提升管理能力,推进信用风险闭环管理。

  4.严格执行财经制度。紧盯执行财经制度不严格问题强化监督问责。加强接待管理,严控培训费用,规范采购行为。开展财务管理专题培训和案例警示教育,抓实制度执行“最后一公里”。

  (五)关于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建方面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对全行一级分支机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开展全覆盖现场检查,不断规范决策行为,防范决策风险。

  2.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持续深化一线考察识别,跟踪了解优秀干部政治素质及工作表现,重点加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统筹谋划干部队伍建设,健全“递进式”调整配备干部机制。规范干部试聘期考核,严格执行干部交流任职规定。前移干部管理监督关口,推进严管厚爱相结合,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

  3.加强基层党建。完成“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提升”调研督导,一对一反馈问题清单、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人员集中业务培训,切实提升基层党建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以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为重点,确定10家“先进党支部”一对一精准结对帮扶10家“后进党支部”。深化“富滇金融服务先锋”党建品牌建设,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党建联建共建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有效融合。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将巡视整改与常态长效治理“通篇文章”贯穿起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坚决防止整改“一阵风”,以钉钉子精神长期常态抓下去,较真碰硬、一抓到底。

  (二)成果固化、长效优化。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各方面建设,深入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全面融入云南政治生态整体向好、持续向好、长期向好的主基调主旋律。

  (三)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把巡视整改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从思想政治上、发展理念上、作风效能上加快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根源,践行“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中不断取得新突破,不断开创富滇银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公开期限:2025年6月23日至7月7日。联系电话:0871-63229473;联系地址:昆明市西山区西园路1912号富滇银行党委办公室;邮政编码:650100;电子邮箱:jianyi-xinsheng@139.com。

  中共富滇银行委员会

  2025年6月23日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5/xunshixuncha_0623/1397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