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监督 > 正文

“检察听证+调解” | 3年赔偿争议 法结心结一朝化解

发布时间:2025-07-21 来源: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一方是在往返垃圾清理管区途中遭遇致命车祸的劳动者;一方是陷入诉讼面临承担赔偿责任的企业;家属的心结,企业的法结,都深深牵动着检察机关的心。

1

  一场车祸引发双重困境

  某市综合服务公司某县分公司在区域内从事农村垃圾清理业务,公司招录的保洁人员多数为农村留守老人,其中一位保洁员在前往责任管区途中遭遇车祸身亡,这个噩耗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其家属向相关部门提出工亡认定申请,相关部门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依法作出认定结论,然而,该企业对认定结论提出异议,双方陷入了长达3年的争议拉锯战。

  争议焦点:三重法结待解

  时间之辩:企业认为车祸当天该保洁员并未从事卫生清理工作,不属于工伤。

  适用之惑:该保洁员已经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不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身份之困:保洁员与企业之间并未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这三重法律困惑如同缠绕的绳结,使企业在赔偿责任与法律适用中陷入两难。尽管历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均维持工伤(亡)认定结论,企业带着疑虑向本溪市检察院申请了监督。

  “检察听证+调解”双轨解法结·化心结

  检察官通过调阅卷宗及询问后发现,该公司用工内容为口头约定,不定时发送工作任务通知,保洁员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方式不限制。事发当天,工作群通知、目击证人证明及合理行动路线形成“闭合”证据链。

  面对企业的困惑,本溪市检察院第一时间启动了公开听证,会同相关行政部门,一方面厘清案件事实,一方面加大释法说理力度,通过案例比较及相关法律适用原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及特殊情况下《工伤保险条例》的实践应用,工伤(亡)认定结论是正确的。经过详细的比较分析和政策解读后,公司负责人和代理律师均表示认可。

  检察监督案件本可以依法结案,但双方当事人的争议并没有实质性化解,考虑到该保洁员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后续诉讼,企业也面临较大赔偿压力。为减轻双方诉累,既守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又护航营商环境稳定发展,检察官继续奔赴调解一线,多次组织沟通协调,经过多轮调解和当面拟定协议,最终双方对赔偿数额达成一致,企业对已经作出一审判决的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件撤回上诉,双方均不再主张任何权利。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